当然!我会帮你将文章逐段改写,保持原意,并适当增加细节描述,字数变化不大。
---
在开始本文之前,笔者先为大家讲述一个更为久远的故事。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大泽乡起义如火如荼地爆发。东海郡东阳县,有一群年轻人效仿起义先驱陈胜、吴广,举起反旗。他们成功斩杀县令,迅速聚集起上千人。然而这支义军群龙无首,缺乏统一的指挥。经过反复商讨,众人最终推举了狱吏陈婴作为领袖。
在那个时代,聚众造反罪极其严重,甚至可能遭到灭九族的极刑。之所以选择陈婴做首领,是因为他性格老实憨厚,万一失败,大家便能将责任全部推给他,自己得以保全。
展开剩余88%关键时刻,陈婴的母亲现身劝告。她对儿子说:“自你母嫁入陈家,未曾听闻家中有富贵之命。如今你忽被推为首领,绝非吉兆。你不如带领众人去投靠一位更强大的首领,若成功必封侯,若失败也无须独自承担。”
陈婴最终采纳母亲的建议,果断前往投奔项梁。此后,他又追随刘邦。汉朝建立后,陈婴被封为棠邑侯。西汉时期,陈婴后代与皇室联姻四次,显赫一时。汉武帝的姑姑和岳母馆陶公主,便是陈婴的孙媳妇,而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正是陈婴的曾孙女。
陈婴和他母亲的故事记载于《史记·项羽本纪》。正因陈婴听从母亲的劝告,陈家才得以在汉朝崛起,家族声名显赫。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明朝初年,出现了另一位“陈婴”——名叫张信。他同样因听从母亲的忠告,从此改变了家族十代人的命运。张信不仅成为明成祖朱棣的救命恩人,还成为永乐时期的第一宠臣。
本文借母亲节之际,分享明朝隆平侯张信的故事,希望通过史料和深入分析,让大家认识这位“听妈妈话”的明朝显贵。
---
一、父亲识得朱棣,削藩调往北平
明朝历史上有两位名叫张信的名人。第一位是浙江宁海人,洪武二十七年科举状元,后来因卷入“南北榜案”被朱元璋处死。第二位,临淮(今安徽凤阳)人,是武将出身,正是本文主人公。
元末,朱元璋起兵濠州,旗下有一位小卒名叫张兴。张兴早年随朱元璋渡江,虽然资历尚可,但军功平平。明朝建立后,他仅被封为四品官,担任永宁卫指挥佥事。
永宁卫属宣府管辖,今河北张家口附近,靠近北平。洪武年间,魏国公徐达多次被派往北平练兵,而镇守北平的藩王正是徐达女婿朱棣。张兴或许就是在此期间与朱棣结识。张兴戎马半生,从朱棣身上看到了不同寻常的“王气”,这点后文还会提及。
洪武晚年,张兴病逝,朝廷批准其长子张信继承官职。
《明史·张信传》载:
张信,临淮人。父兴任永宁卫指挥佥事。信承袭官职,历任普定、平越指挥佥事,战功累累。
张信祖籍凤阳,和朱元璋同乡。接替父职后,先被调至贵州普宁(今安顺)和平越(今福泉),在贵州镇压叛乱,表现勇猛,堪称虎将。
不过,作为一位中层将领,张信从明朝东北调往西南,根基不牢,若无意外,终将湮没无闻。
然而,命运转机到来——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推行削藩政策。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于南京,遗诏由21岁的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前已当储君6年,最大困扰是如何削弱藩王势力。他私下与翰林黄子澄等人商讨,登基后便采纳了削藩计划。
根据黄子澄建议,首要削弱的是燕王朱棣,但朱棣势力强大难以直接动手,故先从其他藩王下手,并派心腹监视燕王。
朱允炆派遣三人北平——工部侍郎张昺为布政使,以及两位武将谢贵和张信,均任北平都指挥使。
《明史》记载:
“惠帝初即位,大臣荐信谋勇,调北平都司。受密诏,与张昺、谢贵谋燕王。”
朱允炆选择张信,因其勇猛且得到大臣推荐。张信带妻儿母亲从贵州赶赴北平,携密旨明白自己此行任务——监视燕王朱棣。
---
二、燕王巧施病计,张母劝儿息事
值得注意的是,谢贵、张信到北平时,原北平都指挥使陈亨被调往大宁卫,因与朱棣关系密切,必须调离北平。
建文元年,朱允炆一边派张昺、谢贵、张信监视燕王,一边迅速削藩。短短三个月内,周王、齐王、代王、湘王、岷王五位藩王相继被削,湘王朱柏更是焚府自尽,显现建文帝削藩决心之坚决。
此消息传至北平,激怒朱棣。起初犹豫,最终决定起兵反击。
建文元年间,北平城内局势诡异:张昺、谢贵、张信严密监视燕王府动静,而朱棣装病延缓行事,修缮后院城墙,园中大量饲养鸭鹅,以掩盖打造兵器之声。
朱允炆严防死守,朱棣心知大侄子图谋不轨,双方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汹涌。
朱棣装病持续半年,甚至未参加朱元璋一周年祭礼,心存疑虑。
直到建文元年六月,兵部尚书齐泰抓获朱棣派遣的密探邓庸,严刑下邓庸招供燕王是假病。此消息令朝廷震惊,认为燕王已洞悉朝廷阴谋,时机紧迫。
朱允炆命齐泰发密旨,指示张昺、谢贵、张信趁机突袭燕王府,秘密拘捕燕王府官属。
《明史纪事本末》载:
“齐泰即发符遣使,逮燕府官属,密令谢贵、张信图燕,约长史葛诚、指挥卢振为内应,使执燕王。”
三人接旨密议行动方案。张信回家忧心忡忡,其敏锐的母亲察觉异样,询问原因。张信将秘密任务告知母亲,张母大惊失色,严厉劝阻。
《明史·张信传》载:
“信忧惧不知所为,母怪问之,信以告。母大惊曰:‘不可。汝父每言王气在燕。汝无妄举,灭家族。’”
张母告诫张信:父亲曾言燕王府有王气,轻率行动恐致家族覆灭。
秦末陈婴之母的一句话,救其儿子于乱世;如今张信母亲的忠言,亦起同样关键作用,不仅保全张信家族,更拯救朱棣,成就明朝重要历史转折。
---
三、潜入燕府泄密机,永乐封“恩张”
张信听母亲
发布于:天津市正规杠杆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