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被动投资的普及和ETF等指数工具的丰富,越来越多的个人投资者选择借道ETF参与市场投资。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上半年多位大资金体量的个人投资者频繁出现在ETF首发认购前十大持有人名单中,其中不乏累计认购金额高达5000万元以上的个人投资者。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在ETF“重首发”的行业潜规则下,部分高净值的个人投资者已成为ETF首发时“帮忙资金”的来源之一。此外由于各种原因,部分私募资金可能也会采取挂名的形式,参与ETF配置或者提供流动性做市服务。整体而言,随着ETF工具供给的丰富和指数投资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个人投资者正从个股投资转向指数化投资,标志着个人投资从“精选个股”向“借力专业工具”的转变。
高净值个人投资者频频参与
近年来,随着市场对被动投资的认知逐步提升,越来越多的个人投资者选择通过ETF这样的指数产品来参与市场行情。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凭借庞大的认购资金体量,高净值个人投资者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ETF首发的前十大持有人名单当中,尤其是易方达中证数字经济主题ETF、博时中证A100ETF、嘉实国证自由现金流ETF等多只上半年发行的新品,个人投资者甚至直接包揽其前十大持有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部分个人投资者的名字多次登上ETF首发持有人名单。据不完全统计,楼建纬、刘晓荣至少出现在9只ETF新品的前十大持有人名单中,张晓芹、黄恒、林子钧、潘君君等也多次现身。如果将认购金额进行累计,多位个人投资者的认购规模已逼近6000万元。
例如,今年1月至6月,楼建纬每个月都参与ETF首发认购,认购的新品包括华夏创业板50ETF、华泰柏瑞上证科创板综合ETF、国泰上证科创板芯片ETF、摩根中证A500增强策略ETF、汇添富中证港股通汽车产业主题ETF、鹏华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富国国证港股通消费主题ETF等,单笔认购金额在400万元到1200万元之间。
张晓芹、林子钧的名字总是“组团出现”,并且还有重复认购同一主题产品的情况。例如,两人都进入了南方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工银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天弘国证航天航空行业ETF、富国恒指港股通ETF、广发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ETF等新品的前十大持有人名单,林子钧的累计认购总额超5500万元,张晓芹的累计认购总额也在3000万元以上。
此外,个人投资者“出手大方”的情况时有发生。例如,黄恒认购嘉实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ETF、林子钧认购工银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的单笔资金规模都高达2000万元,均位列相应ETF产品的第一大持有人。
存在“帮忙资金”嫌疑
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多方业内人士了解到,这些大力参与ETF首发的高净值个人投资者往往来自券商渠道或者ETF托管方的客户资源,参与ETF新发存在一定的“帮忙资金”嫌疑。
“ETF新发不仅有认购成本,还有建仓期的时间成本,而且当前很多新发的ETF产品并不是市场上的稀缺品种,类似的产品都有已上市的存量产品可供选择。此外,从募集到成立再到上市,市场环境、板块行情都可能出现较大变化。”单纯从投资角度而言,沪上某ETF基金经理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参与ETF首发其实会面临较高的成本以及收益不确定性。
并且,从历史情况来看,部分大力参与ETF首发认购的个人投资者,在随后披露的半年报或者年报中迅速退出前十大持有人序列的几率不低。
比如今年的ETF认购“大户”楼建纬,曾出现在富国中证A500ETF、汇添富中证全指软件ETF、博时科创板人工智能ETF等2024年下半年新发产品的前十大持有人中。以汇添富中证全指软件ETF为例,根据上市交易公告书,截至2024年10月30日,楼建纬为该ETF的第六大持有人,持有规模为260.01万份;然而2024年的基金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该ETF的前十大持有人中已没有楼建纬的身影,此时该ETF前十大持有人最低持有基金份额数量为100万份。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某个人投资者处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券商客户经理向其推荐参与某自由现金流主题ETF的首发认购,并且建议其认购后,在ETF上市首日即可根据涨幅情况择机卖出。数据显示,该ETF上市后连续11个交易日均处于资金净流出状态。此外,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某些券商销售为了完成ETF新发销售任务,还会和一些高净值个人投资者建立合作协议,约定一定的奖励返点。
指数化投资受到青睐
随着ETF工具供给的丰富和指数投资的普及,永赢基金表示,与海外市场的发展历程相似,国内越来越多的个人投资者正从个股投资转向指数化投资。个人投资者逐渐认可ETF分散风险、费率低廉的优势,倾向于通过跟踪特定板块或整体市场获取收益,以此替代对单一股票的押注,标志着个人投资从“精选个股”向“借力专业工具”的转变。
从交易特征来看,某业内人士表示,个人投资者交易通常更加活跃,更偏好半导体、创新药等弹性较高的行业主题ETF。相比之下,机构投资者往往会将配置和交易相结合,更偏爱沪深300ETF、中证500ETF等宽基品种和红利类ETF,并且因为资金量大,机构买卖ETF时,一般会考虑市场流动性并多采用分批建仓的手段。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业内了解到,部分持有ETF资金量较大的个人投资者也可能是私募机构的“马甲”,由于这些资金主体不方便注册成公司运作,可能会采取个人挂名的方式,他们参与的目的一般是出于资金配置需求,或是提供做市流动性服务等。
此外,监管方面也鼓励高净值个人投资者更多地参与ETF的配置。过去这些高净值的个人投资者可能会选择持有股票,但因为资金量较大,可能会成为实控人。随着被动投资越来越被市场认可,他们可能转而持有ETF产品。同时,ETF产品本身也有多种多样的盈利手段,包括套利、借出以及借助衍生品获利等,能够满足投资者的多种需求。
近年来,ETF基金管理人加大了对高净值客户的覆盖力度,比如6月以来,华泰柏瑞基金联合华泰证券浙江分公司举办了高端客户投教沙龙活动,现场共有近30位高净值客户参与,介绍内容包括ETF“哑铃策略”以及全球变局背景下的大类资产配置思路。此外,兴业证券、招商基金也于近期举办了ETF专题策略会,均吸引了超过百位高净值客户的参与,围绕资产配置、指数投资趋势及市场热点展开了深入交流。
正规杠杆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