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印度官方高调宣布追加订购第二批97架“光辉”MK1A战斗机,立即引发国内媒体一片热烈报道。与此同时,美国方面也表态称,将恢复向印度稳定供应F404发动机,用于支持“光辉”MK1A的生产。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场双赢,印度有了国产战机的数量保障,美国也借机进一步加深了与印度的军事合作。然而如果仔细分析细节,情况却并不如宣传的那般乐观,甚至有几分讽刺意味。
根据印度媒体的报道,此次印度空军采购的97架“光辉”MK1A战斗机总额高达74亿美元,折算下来单价接近7900万美元。虽然这款战机在技术上早已算不上先进,但毕竟是印度自主研发生产的成果。加上2021年订购的第一批83架,印度计划中的“光辉”MK1A总数已攀升到180架。显然,这种大规模采购不仅仅是为了补充战力,更是在“五七”空战的刺激下,急于提升空军规模,防止与周边国家在技术代差上进一步拉大。与此同时,印度还从法国订购了114架“阵风”,总价值超过200亿美元,展现出极度渴望快速扩军的决心。
展开剩余69%更令印度媒体兴奋的是,美国承诺将恢复供应“光辉”MK1A所需的F404-GE-IN20涡扇发动机。通用电气方面甚至宣称,要把该发动机项目打造成“印度空军现代化的中坚力量”。根据美方的说法,他们将在2025年底前完成12台发动机交付,之后保持每月两台的稳定交付速度。美国人的说辞听起来十分慷慨,似乎保证了印度能够顺利完成战机的生产计划。印度媒体更是将这一消息解读为“雪中送炭”,认为国产战机的产能将因此大幅提升。
然而,仔细对照实际情况便会发现,这种说法不过是粉饰太平。所谓“2025年底前交付12架光辉战机”的口号,说的其实还是第一批83架订单。然而残酷的现实是,自2021年签署订单至今,印度一架“光辉”MK1A都未能交付。直到今年8月,美国才仅仅交付了两台发动机,第3台预计在秋季才能运抵,其余9台若无意外,或许能在12月前到齐。至于印度能否在短短几天内完成发动机安装、总装测试并交付12架飞机,完全是另一个问题,美国并不会为此负责。
换句话说,不论是印度声称的“庞大订单”,还是美国标榜的“稳定供货”,本质上都带有文字游戏的成分。截至目前,“光辉”MK1A的实际交付数量依旧是零。更讽刺的是,即便按照美国人所谓的“稳定交付节奏”,每月两台发动机的供应速度,也意味着印度的第一批83架订单要拖到2028年底才能勉强完成。而第二批97架更是遥遥无期,最快也得等到2032年之后才能消化完毕。这还是在美国不出差错的前提下,一旦出现拖延,印度空军的扩军计划将彻底落空。
更值得关注的是价格问题。印度为每架“光辉”MK1A支付的单价约为7900万美元,但这一数字并不包含进口发动机的费用。如果加上F404发动机的采购成本,整机价格将轻易突破一亿美元。这让所谓的“国产战机”显得十分尴尬,不仅价格昂贵,关键技术还牢牢掌握在美国人手中。
未来印度还计划研发“光辉”MK2以及第五代战机AMCA,目标是追赶“阵风”甚至跻身世界先进水平。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核心发动机技术继续被美国掐住咽喉,那么这些计划恐怕难以如期实现。等到2030年甚至2040年,别人可能已经在研发第六代机,而印度或许还在为发动机供货发愁。可以说,这场看似热闹的军购大单,更像是一场自欺欺人的豪赌。
发布于:天津市正规杠杆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